民眾買房誰都不想當「盤仔」,花錢卻買到虛坪,其中用來遮雨擋陽的雨遮,以往計坪計價,被揶揄拿錢買「鳥站的地方」,在2018年以後新制上路改為不計坪不計價,上路至今消費者買到的坪數真的有比較實在嗎?其實不然,反倒出現退戶潮及搶照潮、外牆喪失遮陽遮雨水功能、公設比變高、樑柱內移、房價上漲等5大現象,部分建商鑽漏洞,民眾權益堪慮。 |看準建照「申請年份」很重要 雨遮經常被嫌棄為無法使用的虛坪,根據現行《建築技術法》規定,雨遮是指建物窗戶或開口的上方、距離窗戶或開口上緣不超過50公分的構造物。早期雨遮「計坪計價」,卻看似使用不到,引發爭議,因此2011年改制為「可計坪不計價」,建商售屋多以總價包裝,並未特別扣除雨遮,還是有所糾紛,因此2018年以後新制上路,雨遮全面改為「不計坪不計價」。 民眾假如要買房卻不想買到雨遮,這時就要看看準建照「申請年份」,現階段因舊制雨遮建照尚有餘屋銷售,市場上出現「一國三制」現象,具體來說,只要是2011年5月前申請的建照,無論預售屋、新成屋,雨遮都是「可登記可計價」;2011年5月~2018年1月前申請的建照,預售屋雨遮「可登記不可計價」,新成屋雨遮仍維持「可登記可計價」;2018年1月後所申請的建照,無論預售屋或新成屋,雨遮都「不可登記不可計價」。建議有意購買預售屋的購屋人,第一步要先問接待中心的銷售人員,建照是2017年還是2018年申請的,以免買錯房。 1.退戶潮&搶照潮持續消化中 政府當初立意良善,想要解決雨遮登記的痛點,沒想到上路前曾引爆過一波預售屋退戶潮,許多民眾都傾向於適用新制的建案,而不想要用舊制的房子,紛紛將已簽約的舊制建案退戶,另外,建商部分也因為害怕可售面積、獲利受到雨遮新制影響,而產生一波搶照潮,至今仍可在市面上買到適用於舊制雨遮的房子。 那何時舊制建照建案何時才能消化完?愛山林建設總經理張境在表示,目前適用於舊制的房子80%都已在預售或是擬蓋完售出了,預計2021年前這些房子都有機會被消化完,民眾若明年有意買預售案可以多留意。 圖/2018年雨遮新制上路前,曾引爆曾引爆一波預售屋退戶潮以及建商搶照潮。 2.沒雨遮 遮陽擋雨功能大失 雨遮不能計價後,對於建商來說會有什麼影響?部分建商會認為既然不能賣錢那乾脆不要蓋,直接影響就是民眾的居住品質,因為雨遮除了可讓外面的落雨不要灑入室內之外,也有阻擋斜射的陽光照進室內的功用,若與深窗戶相配,就可調節室內溫度,此外,有些雨遮也有利建築外殼節能,當火災發生時,更可防止火苗延燒到上面樓層等功能。 對於建商目前蓋雨遮的意願,張境在則說,雨遮新制或多或少有影響到建商對雨遮設置的意願,但相信大部分建商也不會因為雨遮不計坪不計價,而完全不做雨遮,仍會視情況而定,最多就做到外柱的寬度,在成本跟使用功能取得一定平衡。 圖/雨遮(紅框處)具有遮陽、防雨、防火災蔓延等功用。 3.變相使房屋公設比變高 一般房屋權狀是包含主建物、附屬建物及共有面積,然而雨遮在計坪舊制時,登記在權狀中的附屬建物,如今現在無法登記,卻意外地拉高公設比。想知道為什麼?首先來了解公設比的計算公式:是由共有部分(扣除車位面積)/〔主建物+附屬建物+共有部分(扣除車位面積)〕。 現在雨遮不登記坪後,張境在分析,實務上雨遮約占建物坪數比例約為5~6%,但隨著新制上後,由於房屋附屬建物坪數減少,房屋可登記的坪數分母變少,所以公設坪數所占比例多少也會相對變高至1~2%,但張境在也強調,公設比會直接影響購屋意願,建商在多方考量下並不會一口氣飆升到不合理的境界,造成滯銷。 4.樑柱內移偷坪數現象增加 「羊毛出在羊身上」如今雨遮無法獲利,部分建商就拿東牆補西牆,把腦筋動到柱子上,藉此灌虛坪,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也坦言,《建築法》並沒有規定柱子最多可以有幾根,只要符合結構強度即可,自從雨遮不能計坪計價登記後,的確有些建案把樑柱外露的設計改回樑柱於牆面內,藉此偷室內的坪數,吃掉室內空間。 而且,這樣的設計會導致室內稜角過多,能活用的面積就容易限縮,且這種現象在小宅產品最為常見,對於本就空間不足的小宅而言,更是雪上加霜,壓樑卡柱問題難以避免,也使民眾必須花費更多裝修費來修飾空間。 圖/樑柱(紅框處)在內,容易吃掉室內面積,使使用空間大打折扣。 5.成本轉嫁 房價反而上漲 雨遮可是建商最軟肋的一塊,章定煊指出,舊制時由於雨遮屬於附屬建物柱不攤在容積率之中,假如100坪土地,容積率250%,因雨遮計坪不計價,所以變相使容積率增加,有心思的建商何樂而不為,自然把雨遮蓋好蓋滿,甚至出現滿滿類似「土星環」的一圈雨遮,這些因為可以計坪,通通算進去權狀裡,部分建商銷售時再用話術直接總價除以灌水後的坪數,拉低單價。 原本規劃的不登記不計價新制上路,就是希望民眾能夠不用在雨遮上花錢,但真的有解決這問題嗎?首先民眾根本不知道建商定價策略到底要賣多少錢,價錢隨建商喊,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就容易吃虧。 例如買舊制計坪不計價A戶權狀面積20坪,裡面包含19坪(主建物、陽台、共有面積)+1坪(雨遮),建商喊出1千萬售價,以權狀面積來看等同於民眾花1000萬/20坪=50萬元/坪買到A戶。 照理說新制上路不登記,權狀登記變為19坪應該就要直接扣除1坪(雨遮)價格,以950萬元買A戶。 但部分建商不願降總價,這時更換銷售策略及話術,以1000萬能可買到沒登記雨遮的實坪19坪,攤算下來單價為1000萬/19坪=52.6萬元/坪,若想買同樣權狀20坪的無登記雨遮坪數建案,建商反倒哄抬價格,以52.6萬X20坪=1040萬的價格計算。 圖/由於2018年1/1前的雨遮舊制為計坪不計價,因此在預售屋買賣定型契約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中,仍須記載雨遮面積。 TIPS: 針對市面上雨遮登記3種方式對於房屋買賣的影響,章定煊認為,政府修法立意良善,但以大局面來看,這種一國三制的現象對於實價登錄來說容易造成混亂,建議每個案子單價登記時應增加說明是哪種制度,避免混淆未來新的建案的市場行情,否則對於消費者來說就可難辨別房價合理性。 而且未來課徵房屋稅的課稅基礎,即房屋面積,也有可能會因為新制而降低課稅面積,產生影響整體地方政府稅收,須要有更多配套措施。 資料來源:591地產學堂 https://news.591.com.tw/news/4472 ...




圖/根據房仲業者官網點閱率來看,瀏覽物件中透天產品佔比達44%,其次為電梯大樓35%。台灣房屋提供 台灣肺炎疫情趨緩,上周末是解封第一個完整周末,房仲業者統計周末看屋人潮,發現比4月周末平均量增加2成,而疫情似乎也改變了民眾購屋喜好。按房仲業者官網點閱率來看,瀏覽物件中透天產品佔比達44%,其次為電梯大樓35%,其他依序為公寓、華廈、套房。 |台南959萬總價最低 台北則要4375萬 台灣房屋統計本月13及14日兩天的帶看量,發現比疫情嚴峻時的4月周末平均量增加2成,而台灣房屋也統計今年2~6月官網的瀏覽物件類型,發現透天產品佔比達44.5%,其次為電梯大樓35.8%,對照去年同期,瀏覽量以電梯大樓佔最多,達39.2%,透天產品居次佔36.1%,透天點閱量增加8.4個百分點,其中透天物件瀏覽量最多的縣市,依序為台南、台中和桃園三縣市。 若以實價登錄去年至今交易透天產品的總價和平均坪數對比,其中以台南平均959萬總價最低,其次為桃園1023萬,平均坪數都在55~56左右;在房價最高的天龍國台北市,想住透天平均要價4375萬元,且平均坪數最小僅49.9坪。 |透天出租投報率約在3~4%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分析,透天產品在房價基期較低的中南部有一定市場,近年雖受房價走揚和少子化影響,大部分購屋族都偏好新社區大樓,然而防疫期間強調社交距離,有換屋規畫的人,在價位相近的情況下,對透天產品的好感度大增,目前一般純住宅的透天在中南部比較有市場,新蓋的別墅甚至走豪墅路線,吸引區域中預算豐沛的換屋族目光。 而且,在中南部大學或產業園區周邊,則是不少專門蓋來隔套出租的透天產品,因投報率約在3~4%,吸引退休公教人員改當包租公;在雙北市區商圈,具有店面效果的透天,即使屋齡高,但仍有一定身價,不僅1樓當店面,2、3樓也有辦公室或樓店效應;北台灣不乏30年甚至40以上老透天,因具有都更價值,賣出億元以上身價也不足為奇。 資料來源:591即時新聞 https://news.591.com.tw/news/4398 ...







老公寓公設比低,加上近年來都更熱潮,吸引不少人想購買,但就樓層來看,每一層的「特色」差很大,優缺點更有不同,但到底哪一層最「適居」、最欠買?專家就指出,三樓屬於中間樓層,位置適中也無有管道間、樓梯太多等問題,除了若旁有路燈恐有光害問題外,幾乎零缺點。 圖/都更熱潮蔓延,吸引不少人會想購買公寓,不過買公寓到底該買哪層樓好呢? |低樓層適合長輩或身障人士居住 買公寓到底要買哪一樓?先來了解各樓層的特色,首先低樓層(1~2樓)戶別,關於1樓部分,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召集人張欣民表示,公寓一樓多有前後院,前院不僅可以停車,後院還可以種菜養寵物,加上家裡若是有長輩,也方便進出,而且若有意外發生時也最容易逃生,並且一樓若是面對大馬路,還可作為店面使用,成為收益來源。 但一樓戶別鄰馬路,隱私來說相對比較差而且相對容易遭竊,因此若是不想一舉一動都被看光,建議門窗要時常緊閉,另外則是要預防汽機車的噪音還有廢氣汙染,可能影響居住品質,再來若是低漥地區,下雨天還可能淹水,甚至蚊蟲老鼠等都會竄入家中,這些都是買公寓一樓得注意的事項。 二樓優點則是同樣位於低樓層,相對也是容易到達的樓層,適合家裡有長輩或是身障人士者自住使用,加上隱私與安全性也較一樓好,因此也吸引不少人青睞。不過老舊公寓二樓一般來說多為管線轉彎處與集中地,若管線沒有常常維護,當上面樓層大量排水時容易造成回堵,因此會有漏水現象。 圖/公寓一樓多前院多半可以停車,非常方便。 |中樓層留意夜間路燈光害 屬於中樓層的公寓三樓,張欣民分析,優點則是沒有一樓的蚊蟲、噪音困擾,排除二樓管線堵塞的疑慮,加上三樓是多數人爬樓梯都還能夠接受的高度,幾乎可以說是零缺點。 這邊也要提醒購屋人容易忽略的細節,就是若是住家剛好電線桿或是路燈旁,由於三樓的高度多和這些設施相當,晚上可能會有光害照進家中,若想要避免此問題,看房時可以挑選晚上複看,觀察夜間時路燈是否會照射進家中,影響以後睡眠品質。 圖/公寓三樓屬中樓層,是多數人爬樓梯都還能夠接受的高度。 |高樓層通風、採光度佳 公寓四樓以上已屬於高樓層,一般來說好處就是房屋的通風、採光還有視野會較其他低樓層更好,但四樓會有風水習俗上的考慮,張欣民也表示,就連預售屋也多將四樓當作較便宜的廣告戶出售,因此四樓價位通常會是整棟最便宜,且也要考慮未來若是要轉賣的話可能較難以脫手。 公寓五樓幾乎是最高樓層,樓梯需要爬比較久,因此較適合年輕家庭,但是因為是頂樓,夏天日曬室內較熱,雨天室內也容易潮濕,不過若五樓是含頂加一起出售,加蓋部分可以有額外的租金收益,也算是另類優點。 |頂加會以1/3價格計算 各樓層優缺點不同,當然價格也是很不一樣,通常最高到最低依序為一樓、五樓含頂加、二樓、三樓,最後則為四樓,張欣民表示,以中古屋市場上來說,公寓一樓基本上市場上比較少見,加上可以作為店面使用,價格通常整棟最高,再來詢問度最高的五樓含頂加,一般來說頂加的房價通常會以1/3計算,舉例來說,公寓行情為每坪27萬,頂加坪數為20坪,則頂加的合理價格推算為20×27/3=180萬元。 最後二樓雖然為管線轉折處,不過由於只要爬一層樓,所以價格也會比三樓來得高,而整棟最便的四樓,則是受到習俗緣故,房價位居整棟最低。 圖/公寓五樓含頂加詢問度高,一般來說頂加的房價通常會以1/3計算。 Tips : 不少人會想買頂樓加蓋出租,這行為可是「富貴險中求」,由於頂樓加蓋可是違法建築,以年限來分為「舊有違建」、「既存違建」與「新違建」,各縣市規定不同,以台北市為例,1963年前建造的屬於舊有違建,1964年~1994年間的則為既存違建,1995年以後就是新違建;其中舊有違建和既存違建則為緩拆,新違建屬於「即報即拆」,購買頂加要有恐被拆除的認知。 同時,成揚律師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林立婷資深律師表示,頂樓實際上為全體住戶可共用的空間,因此若遭使用於出租等營利用途,其他住戶可以依《民法》第818條等規定,要求平分共有利益,所以建議應與其他住戶協議簽約使用權,避免日後遭到檢舉。 資料來源:591地產學堂 https://news.591.com.tw/news/4341?regionid=17?s=xwil ...